60年前的“克鲁斯卡图”,让人看到黑洞内部,还延拓出一个谜题!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黑洞 新闻 60年前的“克鲁斯卡图”,让人看到黑洞内部,还延拓出一个谜题!

60年前的“克鲁斯卡图”,让人看到黑洞内部,还延拓出一个谜题!

2023-08-24 09:1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现在的物理学早就过了“理论跟着实验跑”的阶段,所以物理学家们不光“创造”出了黑洞白洞这东西,更是想出了“虫洞”这种脑洞大开的概念。那虫洞究竟是不是连接黑洞和白洞之间的桥梁呢?它又是不是像科幻作品里说的那样,通过它能够到达另一个时空?今天我们就从广义相对论角度,来说说这个神秘的虫洞。

  

  要想说清楚虫洞,不得不从传统的黑洞讲起,黑洞的概念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它其实就是在1916年,也就是在广义相对论发表一年后,史瓦西通过建立球坐标系,从而得到的一种可视化的史瓦西解,也就是经典的静态黑洞模型,不旋转不带电。但是史瓦西的这个解存在两个奇异的位置,一个是黑洞的奇点处,另一个是史瓦西半径的地方。在这两个位置史瓦西都会出现发散的问题,它描述不了这两个地方。

  

  所以史瓦西更多只是描述了史瓦西半径外,也就是黑洞外面的情况。对于黑洞内部什么样并不清楚,出现这种奇异性问题只会有两个原因:一个是现实中的时空确实很诡异,无法被我们理解;而另一个是我们的坐标系没有选好,作为物理学家当然不能就这么妥协,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去找一个更适当的坐标系。经过各路大师前赴后继的努力,终于在半个世纪后,人们总算解决了其中的一个奇异性。

  

  1960年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系的马丁·克鲁斯卡尔,他将史瓦西坐标系进行了转换,建立了“克鲁斯卡尔坐标系”。而这个基于克鲁斯卡坐标系建立的时空图,就被称为“克鲁斯卡图”。在克鲁斯卡坐标系中,奇点之外的所有点在坐标系中都有定义,包括之前史瓦西半径的地方,它能够将原有的在球坐标系下的史瓦西度规,最大限度地推广到了整个时空中,对于这张克鲁斯卡图那就更厉害了,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黑洞的内部,它甚至还延拓出了一个我们从未想过的未知区域。

  

  先说一下,理解这张图其实并不难不用怕,相信只要跟着我的描述,到最后你不但能真正理解虫洞,更能体会到理论物理的精妙之处。我们一点点来说,首先这张图的横坐标代表着空间,纵坐标代表了时间,其中有一条45°角斜向上方的线,它其实就是黑洞的视界面。为什么是一条45°的斜线?因为在这幅图中由于光速恒定,光束将会沿着45°角做直线运动,所以视界面是一条笔直的45°角斜线。

  

  也就是说,斜线上方的区域就是黑洞的内部,斜线下方的区域则是我们所处的正常时空。另外因为坐标转换原因,这里的线并不真的是一维的“线”,它其实是一个“超曲面”,所以说这条线虽然看起来是根线,其实它是视界面,而奇点在这里则成了一条线,也就是视界面上方这条带“毛发”的线,这条“奇点线”的未端,向上延伸会无限接近视界面。这也是为什么说一旦越过了视界面,只要你的速度超不过光速,那你未来必将撞向奇点,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时空结构已经描述完了。

  但是在广义相对论中,任何坐标变换对于物理定律来说都是成立的,包括坐标的取值范围,也就是把时间和空间反演进行坐标延拓,先拿时间来说,如果我们把时间取负值向下延拓,那么我们会得到一个与上面黑洞完全对称的东西,没错这就是白洞。在这里同样存在一个向下的45°角的视界面,而视界面下方带“毛发”的线,则是白洞的奇点。不同的是,这是一个“过去奇点”,在不考虑从哪来的情况下,粒子总是在过去奇点处诞生,然后穿过视界面,来到我们的正常时空,所以很多人觉得当初的大爆炸就很像是一个奇点。

  

  白洞是克鲁斯卡时间坐标延续的正常结果,是一个数学上的预言,而在物理上,白洞这种系统不可能稳定的存在,所以通常情况下只画这个图的上半部分就可以了,除了时间坐标,空间坐标同样可以延拓,也就是说,刚才是上下镜像,现在我们把这张图再左右进行镜像,不管黑洞还是白洞,刚才我们说的,都是它们“面朝”我们的区域,而这个延拓意味着,这部分区域是“背对”着我们的,也可以认为是我们这个空间的一个镜像,在那里也有着“只进不出”的黑洞,以及那个“只出不进”的白洞。

  它们的正常时空也和我们完全一样,这里再强调一次,理论上来说,不管对于图中哪个象限的空间,物理定律都是一视同仁的,所以我们暂时没有理由去否认它的存在,至于这个空间在哪,是仍在我们这个宇宙中,但是是遥远的和我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一个区域,还是说它压根位于另一个平行宇宙,这都不好说,那有没有虫洞什么的可以让我们过去一探究竟呢?

  

  对于这两个镜像的时空,在史瓦西几何中可以存在一个连接两个时空的通道,这就是人们得到的第一种虫洞解,“史瓦西虫洞”,但是这个史瓦西虫洞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,很容易崩溃,任何东西都无法从中穿过,所以它是一个“无法穿越的虫洞”,那理论上有没有可以穿越的虫洞呢,有倒是有,不过那是一条永不回头的不归路,假设我们先不考虑进入的安全性这回事儿,仅讨论理论上的可行性。

  从克鲁斯卡图上可以发现,要想从右边去到左边,黑洞或白洞是我们的必经之路,但是白洞目前还没有发现,而且我们压根也进不去,“白道”不行那我们只能走“黑道”了。所以一旦跨过视界面,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撞向奇点,根本就没法从那边的黑洞出去,难道我们只能等着那边也进来个人,然后你们两个当面聊一聊。关键你俩聊到最后,还是都会一起撞向奇点,真可谓“朝闻道夕死可矣”,那真的就没办法了吗?

  

  1963年,新西兰数学家罗伊·克尔研究发现,由恒星圩缩形成的黑洞似乎都会旋转,因为恒星通常是带自转的,由于角动量守恒,所以最终毋缩成的黑洞也会自转,所以史瓦西的静态黑洞解,在物理上并不是最佳解,会旋转的克尔黑洞才是现实中的黑洞应该有的样子,克尔认为,这种由恒星形成的黑洞,最终会因为自转变成扁平的梢球形,包括中心的奇点也不再是“点”,而是被拉成了“线”,并且扭曲成了“环”,所以也叫“奇环”。

  于是,人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,如果我们是从黑洞自转轴的正上方进入黑洞的话,理论上我们或许可以避免撞向奇环,甚至可以进入对面的镜像宇宙,这个能够让物质穿透黑洞的路径,就是一种“可穿越虫洞”,以上说的这些虫洞,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黑洞,将左右两个正常的时空进行了连接,而大名鼎鼎的“爱因斯坦-罗森桥”虫洞,则是将黑洞和白洞进行了连接,也就是把克鲁斯卡图中上下两个区域进行了连接。

  

  不过这种虫洞仍然是属于不稳定的不可穿越虫洞,不过后来霍金基普索恩他们继续开脑洞,试图从量子场论中找到能够将虫洞稳住的方法,于是后来出现了通过负物质创造的排斥效应,来防止虫洞关闭的想法。不过这些想法因为包含了太多猜测成分在里面,所以目前还算不上严格的理论,不知道你发现没有,从本期一开始就特地强调了,是单从广义相对论角度来解释虫洞,因为“虫洞”现在已经是个有点泛的概念了,这个词现在已经被用在了很多地方,比如经常说的量子纠缠,它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被认为是,通过某种虫洞进行的连接,所以除了传统的广义相对论中的“时空虫洞”外,在量子理论甚至弦论中,都有虫洞的概念,甚至只要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东西发生了连接,你都可以说是它们之间存在着虫洞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